欢迎光临莆田八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八中 >> 教师频道 >> 学科建设 >> 化学教研组 >> 正文
全国卷化学新课标研讨


随着酝酿已久的高考改革方案浮出水面,各省份也逐渐给出了明确的新高考时间,除了已经开展新高考改革的浙江、上海两个地区,2017 年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也加入到了新高考的队伍中,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省份地区实施新高考改革。那么实行新高考的地区,高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教材体系的变化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现行课程标准对应的高中化学教材分为两本必修课本与六本选修课本,选择文科的同学主要学习必修和必修两本教材,选择理科的同学在学习必修、必修两本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选修(结构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有机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选修(化学与技术)、选修(实验化学)供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自主安排学习。

改革后,根据高中化学新课标中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基本理念,新的高中化学课程采取模块化设置,新版教材将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构成。

必修课程采取主题教学的形式,涵盖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无机物及应用、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简单有机物及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主题;选择性必修课共涵盖三大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课程包含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三个系列。其中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课改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必修课程内容要求为准,新高考改革后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修习,不作为考试内容。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由于高考的导向性,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在实行新高考之前,各学校老师在安排教学时往往从选修(结构化学)和选修(有机化学)中选择一本书进行教学,也有的地区结构化学本身在高考中不做要求,学生更是从未接触过与物质结构有关的知识,从应试角度来看,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造成了高中化学学习模块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整体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选择化学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必须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难度,特别是增强了对核外电子轨道排布的量子思想、晶体结构中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类比迁移能力,可以预知,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需要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中对个别学习内容也进行了删减,例如在必修课程常见无机物及应用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中降低了对无机物种类的学习要求,新课标中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要求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删去了原课程标准中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求,同时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仅要求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删去了原课程标准中对硅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求,而将这两种元素放在了元素周期律部分,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了解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安排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是适应新高考政策的产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无疑要受到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课改之前在理科化学的教学中需要安排必修、必修、选修、选修、选修共五本教材的教学进度,各个地方与学校差异化严重,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以高二化学教学安排为例,有学校高二上学期学习选修、选修,下学习学习选修,还有学校上学期学习选修、下学期学习选修,教学进度的不统一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教学交流造成很大的困扰。

新的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三部分选修内容合并到选择性必修课本中,在客观上指定了选择性必修课模块的教学顺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需要在高一年级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以迎接学业水平考试;选择化学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二后将按照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的顺序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的学习。结合高考选考的时间安排,高二年级学习任务会比较重,上学期需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和结构化学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下学期学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 1-2 轮复习,以便参加化学学科的第一次选考,如果考试成绩理想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准备其他的考试科目,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安排两次选考地区的学生还有有一次刷分的机会。

四、考核标准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改变了以往的分数制和等级制,引入了学分制,必修课程共 4 个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共 3 个模块,每个模块 2 学分,共 6 个学分;选课程每完成9 学时即可获得 0.5 学分,最高获得 4 学分。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必须完成必修 4 学分的课程。选择化学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成绩的学生,需要在修满 4 学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完成选择性必修 6 学分的课程。

五、能力要求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学习将更侧重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构建:微观辨识与宏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在平时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同学,改变以往单纯靠记忆或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更加注重化学变化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能力,对日常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多留心,学会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

综上,新的课程标准比较好的适应了新高考的变化,也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并且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突出化学的学科特色,更加注重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解决与生活、社会相关问题中的实际应用。希望大家在接下来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逐渐发现化学之美,不管是应对将来的高考,还是对于个人科学素养的提升都将有莫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