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八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八中 >> 教师频道 >> 学科建设 >> 生物教研组 >>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优化

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优化

  一、引言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所经过的各个历程的学习行为及其成效的评价。[1](26-27)它是一种动态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又注意到学习过程中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2](21-22)将过程性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地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这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取学习信息并进行评价,这是“以学定教”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智慧的一次挑战。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虽然学习目标已经预设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的学习信息必须受到重视,如果学情变了,教学也必需适时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不但关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更应该关注对目标达成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和方法的设定,以及应对不同评价结果的策略,以此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有效性。过程性评价是真正镶嵌于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真正回归课堂本身的评价。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Stiggins,R.认为,“如果评价不能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上的评价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3](17-19)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种种的困境。有些老师对过程性评价的操作甚至仅是每个学期末在成绩平台上为学生输入一个成绩,而这个成绩可能仅仅是来自某一次测试的得分。在加拿大,高中学生申请大学时通常需要高中教师的推荐,而高中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出具学习状况及个人特点的说明,这份报告不是一个具体的成绩分数,也不是只言片语、无关痛痒的几句话。这份推荐不但非常受大学老师的重视,几乎成为决定学生是否能进入相应高校学习的重要凭据,而且学生对高中教师提供的这份鉴定也非常信服,学生甚至说“我的这份鉴定无论出自哪位教师,都不会有太大差别”。我认为,学生的这份笃定应该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的精细的过程性评价紧密相关。怎样让过程性评价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变得易于操作,并真正发挥出促进教与学实效性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案例分析

  (一)课堂教学实施案例1.学习主题: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过程性评价预设4.过程性评价课后反思:(1)通过预设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将某一个学习目标拆分为多个可被检测的评价指标,使评价信息变得易于获取,同时也能让我们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和环节设置,将时间集中到尚未达成的关键目标中去,真正做到“以学定教”。(2)课前预设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要易于分辨,采集信息的方式要易于操作,否则就会出现无法准确判断学生达成情况的问题。某些评价信息的获取有赖于观察者的记录和反馈,这为教师下一次备课和策略改进有所帮助,但对当次课的作用并不明显。建议通过改进评价指标和观测方法进行调整。(3)教师如何记录课堂里诸多动态学习评价结果,特别是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变化,并利用这些评价信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建议以观察报告、课堂检测报告等形式及时记录每堂课的过程性评价信息,利用微格教室等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并分析课堂评价资料,建立学生课堂档案记录袋等。(二)个体教学实施案例施某是一名高二女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本案例记录该生自2017年4月至11月期间的过程性评价实施情况。1.评价信息获取主要途径:课堂对话、书面作业、活动表现、学生评价、课后交流、阶段性测试等。2.过程性评价结论:(1)课堂专注度较高,能积极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必修一第三章、必修二第一章等知识内容掌握较薄弱。(评价信息来源:学生课堂档案记录袋)(2)课后作业完成较认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错题整理和知识归纳不够重视。(评价信息来源:课后作业检查反馈)(3)学习成绩有较大波动,存在多个知识薄弱环节,易错题较集中,存在“一错再错”的情况。(评价信息来源:“极课教师”软件对多次测试成绩和易错题统计)3.应对策略:(1)设计针对自我反思的非课内师生对话。肯定已达成的学习目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好的学习习惯,对可提高的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可操作的方法或规划,在后续学习中实施并检测。(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该生知识薄弱环节的对话、检测等活动;(3)面批作业,细化交流内容,落实学习目标的达成;(4)继续充实该生的过程性评价信息记录,持续监测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针对该生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收集、整理课堂过程性评价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课堂观察报告等,建立针对生物学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获取途径、评价手段、反馈方法等研究体系,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提供了可行的突破口,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课堂档案、成长记录袋、成绩跟踪曲线和错题库等,深入开展个案研究,有效掌握学生个体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和知识内容掌握上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针对该生的教学方案,做出合理结论、提出有效建议。这一举措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促进了他们的学科学习,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师长的关爱,对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客观评价自我、个性成长和人格完善具有积极影响。

  四、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1.教师在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时预设的检测指标是否科学合理,是过程性评价优化实施的首要关键。这要求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入剖析、拆解。因此过程性评价的优化实施首先在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研究,在研究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应该关注“如何知道目标是否达成,达成的程度如何”等问题。2.过程性评价信息的获取可以借助课堂观察、课堂检测、师生对话、课后作业等多种途径。但仅在一节课里,评价信息就多如牛毛,教师如何在这些动态的评价信息里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并迅速给出合理反馈?考验的恐怕不仅是教学机智或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对评价指标和尚未发生的评价信息的预设。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3.课堂观察技术能为获取和分析过程性评价信息提供极佳的支持,但在专门针对过程性评价方面的量表开发还十分有限,如果能建立专门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能将过程性评价变得更加日常化、规范化,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测量和使用工具。4.通过分析、汇总某一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信息,我们尝试跟踪研究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情况,并给出合理结论、提出有效建议。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对评价信息处理过于主观的问题。例如教师给出的学生评价结论往往带有个人的喜好、主观的价值判断等。是否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将特定的评价指标表象和某些推论或结论对应起来,为具体操作提供参考,避免教师在处理评价信息时思路过于局限和主观。(二)展望新的教育改革形势让我们重新认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如何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切实际的问题。深入研究过程性评价这一有效工具,让其在“每一节生物课堂”“每一位学生成长”两个维度发挥作用,必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