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八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八中 >> 教师频道 >> 学科建设 >> 物理教研组 >> 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渗透人文精神
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客观求实、理性求真,批判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科学活动直接相关,物理学史上许多实验发现都经过曲折,只有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成功。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既表现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爱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人类的正义感出发,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当研制成功以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一起,联合反对使用原子弹。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科学史内容与物理知识相融合,科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精神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二、弘扬道德价值

道德是人的全面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的。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相应的道德修养,“公”、“诚”、“勤”、“勇”、 谦”、“和”等美德在物理教育中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卖的科学态度的良好载体;《墨经》中杠杆平衡与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原予弹氮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上天,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东感,而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能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邓稼先等隐姓埋名、顽强拼搏,玻尔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的抉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将成果无偿奉献,这些科学家的人格力量让人肃然起敬。物理教学中,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道德价值的弘扬可有机地融入教学进行。

三、发挥美育功能

物理教学内容虽然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发挥美育功能,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自然的认识。物理模型的简单、明了,物理概念、规律表达上的简练、准确,是物理学家对科学简洁美不断追求的体现;运动与静止、引力与斥力、反射与折射、电磁光三者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物理理论的对称与统一;下抛与上抛、加速与减速、地面物体运动与天上星体运动的统一,体现了理论的完美。反粒子存在的预言、相对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统一,堪称20世纪物理的美学珍品。物理学中美育因素客观存在,教师善于发掘,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当然,教师不能停留在对美的感知上,而应将美育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幽默风趣的连珠妙语,旁征博引的知识功底,新奇巧妙的实验设计,不断求新的教学风格,同样是一种美的意境,潜移默化的美育陶冶,能激发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