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八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八中 >> 学校概况 >> 校史长廊 >> 正文
莆田第八中学校史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自1948年秋创办迄今已过七十多个春秋,历经莆田私立南塘中学、莆田第八中学、莆田县黄石公社抗大式高级中学、莆田县黄石第一中学。2003年,学校又恢复“莆田第八中学”的校名。在兴化学苑中,莆田第八中学以历史悠久、校风纯正、艰苦奋斗、英才辈出蜚声兴化大地。

1948年秋,经教育界老一辈著名书画家朱成淦先生多方奔走筹备,在黄石镇郊井埔村,以古田令朱公祠为校址,创办了黄石地区第一所私立初级中学,第一年招收两个班,学生100多人。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平倭伟绩,学校取名“福建莆田私立南塘中学”。

1949年,为适应学校发展,便利学生就读,学校迁址黄石安兴街显应祠(今莆田八中校园内)。

1952年,学校学生数猛增,校舍不够,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黄石地区各界人士捐款兴学,建成四间教室和一座宿舍。经过几年艰苦创业,学校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学生由少到多,逐步成为解放初期莆田沿海地区一所颇具规模的中学。

1956年初,中共莆田县委、莆田县人民政府接办南塘中学,改私立为公办,并更名为莆田第八中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增拨经费兴建教学楼凹字楼。

1959年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上级决定把莆田第八中学办成普通完全中学。学校开始招收高中部学生,同时拨款修建了“十庆楼”、“东风楼”、学校礼堂等。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艰苦拼搏、开拓进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个时期的莆田八中已成为备受群众赞誉的一所学校,精英如林,桃李芬芳。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莆田八中停止招生,直至1968年。

1968年冬,莆田第八中学更名为莆田县黄石抗大式高级中学。教学内容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含农技、农业机械、医疗、财务会计等学科)两部分。学校共招收7个班级,352名学生。1970年,学校恢复普通高中招生3个班共153名学生。学校教育重新回到普通高中的轨道,培养出许多农技人员、农村医务人员、经济管理人员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1971年,根据中共莆田县委、莆田县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更名为“莆田县黄石第一中学”。此后,学校一直走初高中并举、包片招生的办学路子。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每年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数在莆田县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

1990年,学校兴建有4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1994年建成科学楼。1998年,学校原运动场及部分建筑物因“旧街改造”拆迁,原建筑公司地盘随之划归学校。2006年,综合办公楼、图书馆及科技楼落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综合体育训练馆投入使用。2014年,原教学大楼翻建成六层综合教学楼,极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多年来,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励志、笃学的校训;确立“修诚·启智的办学理念;制定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成功教育”的办学目标;奉行“厚德养校、质量立校、和谐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的治校方略;确立“外树形象、内强质量、创造特色、开拓发展”的办学思路。认真实施“一、二、三、四、五”的办学策略:即坚持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个中心;突出教师和学生二个发展;树立创新、奉献、危机三种意识;建设名师、素质、课改、平安四项工程;实现教育观念、环境和设备、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五个一流。学校坚持“以学习提高人、以理论武装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感感召人、以人格率领人的管理信念,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教育理念崭新、责任意识强烈、工作能力优秀、奉献精神充沛的管理队伍,努力造就一支“事业型、指导型、复合型、创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狠抓德育常规管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制定落实道德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稳步上升、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合格学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博学、合作、关爱、奉献”的教风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

2002年5月,学校实现省三级达标。

2005年9月,学校停止招收初中学生,成为一所独立高级中学。

2006年2月,学校实现省二级达标。

2010年3月,学校实现省一级达标。

学校不断完善硬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学校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通用技术实践室网络教室等教学设施的面积和间数达到省技术装备标准的规划建议要求,各场馆、功能室按新标准要求配齐配足相应仪器设备,各项教学设施和资源按规定向师生充分开放,全面满足学生各项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的需求。校图书馆藏阅一体,功能齐全,有效藏书量172822册,近两年新增图书36400余册,并建有数字图书管理系统,能提供16个种类的电子书籍资源,助力师生智慧阅读。学校先后投入500多万用于校园数字化建设,建有校园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校园网出口带宽有600兆,主干达千兆,百兆到桌面,覆盖整个校园。每个班级都配有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高倍摄像头展示平台,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建有一间设备齐全的录播教室,可通过直播系统远程观看课堂现场教学。学校不断完善校智达智能平台,积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化校园环境,努力为新高考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校老校区面积41932平方米,建筑面积45156.7平方米。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新高考改革的来临,老校区条件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拟在莆阳大道南侧、洪坂路东侧的登瀛地界选址建设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84.3亩,总建筑面积153767.91平方米,绿化面积36860.29平方米,规划投资71668.3万元。工程于2021年1月29日动工开建,2022年秋季已部分投入使用。新校区校园建设规划符合国家要求,布局科学,设计的花园式建筑美观大方,将前瞻配置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全建成后,将全方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冲刺现代化省级示范校奠定坚实的基础。